顾小培说记忆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The life of the mind is traditionally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thinking, willing and feeling(脑的生命力,传统上分作三方面:思想、意愿与感觉)。他特别强调这是「传统上」的分类,接着马上说there is no great scientific validity in this division(这种分类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显然可见,他对此并不认同。戴卓尔夫人曾在某一集的电视节目《六十分钟时事评论》中接受访问。记者问她:「每一个人都有短处。请问什么是你的短处?」她回答:「I cannot think of any shortafings immediately」(一时之间,我想不到什么短处)。她这裏说的think,可以解作「经思想后,我发现我并没有任何(短处)」,也可以解作「经思想后,我记不起我有什么(短处)」;前者是否认,后者是承认,只不过记不起而已。可见脑的功能,除了「思想、意愿与感觉」之外,尚有「记忆」。现在人类发明了一种机器,称之为afputer,将脑工作的一部分取而代之,其中ABC重要的部分,正是「记忆」。我们将afputer译作「电脑」,其实不确。电脑没有think「思想」的能力,只有afpute「估算、计量」的能力;但却能在「记忆」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电脑自己本身没有意愿,它所作所为的目标,都是尚在「操控者」(人)的手中。如果有一天电脑能有自己的意愿,它就会成为像科幻电影中描写的怪物,甚至与人为敌。不过,电脑也有一些感觉:它能scan「扫描」,也就能看;亦可以声控,也就能听。说电脑没有think「思想」的能力,是因为afpute「估算、计量」并不须用到心。
在这方面,中国象形文字的「思」和「想」都清楚说明,think不但需用到脑,也牵涉到心的操作,儘管这裏的「心」,并不全然指「心脏」。我们的记忆,一旦失去了,生活的质素肯定大打折扣。大脑负责储存记忆。到底什么是「记忆」?记忆是如何储存的?记忆来自经历。小时候学国文,老师要学生将每一个新学的字重複写多次;默写全赖记忆。学生透过重複朗诵,例如念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之后一生都能记着这首诗。在朗诵的时候,耳朵的神经细胞将声音转为像电流般的讯息,后者经神经细胞的触鬚,传入大脑。当一小群人聚在一起谈天,每一个人都能听到是谁在说话:耳朵乃是用一组神经细胞的触鬚,去处理以至分辨每一位发言者的声音。可是,在一间坐满食客的酒楼,只会觉得很「嘈吵」,因为耳朵没有足够的触鬚,足以处理在同一场合几十人的声音;于是,声音是收到了,也已传达到脑,但杂乱无章,难以识别。不过,纵是能识别出来,一开始只是「短暂记忆」。若重複出现很多次,这一个讯息会刺激神经细胞;在生理方面,神经细胞甚至可以因这种「刺激」长多一些触鬚出来。学术上,这现象称为Neurite Outgrowth。这可能是我们能「长久记忆」的关键之一。(文:顾小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