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的洗脑奥秘: 为什么还有人会被滥梗骗?
大家应该都会有个共同的疑问 -
"为什么诈骗集团老梗都能骗到人? 被骗的是白癡?"
让我们看看这个故事....
-----------------------------------------------------
色字头上一把刀!
海洋大学四年级陈姓男学生接到手机通讯软体LINE讯息,
长相甜美的「雅琪」不断挑逗他说,「你还是处男吗?」
「想不想来段特殊的性经验?」看得他心痒痒赴约,
结果她要他先买游戏卡,他花光户头1万6000元仍未见到她,才惊觉被诈骗。
警方表示,8日晚间近9时,陈男接获自称「雅琪」的女子讯息,
要求加入好友,他见对方是名「正妹」,
于是通过她的请求,她不断问他「想不想出来见一面?」
据了解,陈男看了实在冻未条,
当晚11时多搭计程车到指定超商,
但没看见她,她传讯息要他先买游戏卡,
她随后就到;他陆续买了14张游戏卡,
把序号和密码LINE给对方,总共花了1万4000元。
警方调查,陈男传完ABC后一张游戏卡的序号和密码后,
问她「可以见面了吧?」她却要他再买,他回说户头已经没钱,
没想到她就此消失、人间蒸发,他再也没收到讯息,才恍然大悟是桩诈骗。
陈男无奈对员警说,他只是想见「雅琪」,不见得要和她发生性行为,
「我哪知道是骗人?」警方说,这是典型的LINE诈骗手法,
日前海大也有大一生被骗8万元,呼吁看到陌生女子主动示好,不要以为是飞来豔遇,否则恐损失惨重。
类似的"故事"几乎每个月都会上演,
以前可能砖挑老人来骗,现在"大学生"也变成肥羊。
回归到一开头的问题,
我们应该说是被骗的人笨,
还是说诈骗集团真的太厉害呢?
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社会心理学ABC新的研究,
Robert Gordon 博士提出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合理的看法,
这一切虽然看起来都是"类似的诈骗话语",关键在于"情境"变数(Scenario)
什么叫做"情境"呢?
就算是"相同的言语",
听在不同的人耳中,感受截然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情境,
也许诈骗集团只是採用相同的剧本,但被受害者主观解读后,
所产生的"情境"就是"主观化"的意识形态。
简而言之,
就算是胡诌,只要碰巧令当事人进入情境,
就非常有可能取得对方的信任,以至于"受骗上当"。
举例来说,
打电话说"你的女儿在我手上"这个梗虽然很烂,
我想这边所有人听来,都会认为根本就是白癡才会信,
但如果为人父母,体验过"儿女走丢"的感觉的话,会被骗也是可以理解的。
又ABC常碰到的感情诈骗,
要是受害者刚好非常"饥渴",
这个情境中就算是很假的唬烂,
其下意识也会"甘愿去欺骗自己",对号入座了。
这个道理也可以用在"追女"上,
很多人都会质疑,看那么多书,
为啥有人用的方法有效、有人同一个方法都无效?
到底是这些搭讪用语有问题、还是人根本上有问题?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情境",
会营造出"吸引人"、"让对方信任"的情境的话,
那就算都没讲话,也很有可能成功,反之看再多话术也都会失败。
好吧,
要是你还不知道什么是"情境"的话,
我就再举一个更贴近各位的例子吧!
答案就在这段话 -
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社会心理学ABC新的研究,
Robert Gordon 博士提出一个我个人认为非常合理的看法,
这一切虽然看起来都是"类似的诈骗话语",关键在于"情境"变数(Scenario)
根本不存在的 研究 和 教授,
又怎么会有人信呢?
确实,不是被骗的人笨,
也不是欺骗者的手段稿明,
而是在一个"情境中",就很容易相信而已。
ettoday, line, 警方, yir, ettodaybb, 20130710, 女子, on, 特殊性, ixzz- 全站分类:生活综合
- 个人分类:洗脑、诈骗、老鼠会
- 此分类上一篇: 常见的诈骗分析: 阿宅1个月内汇29万元一面也没见到!?
- 此分类下一篇: 初步认识 "山达基"与"戴尼提" 传教影片
- 上一篇: 零类行销 : 国外经典案例 - 飞机让座篇 !?
- 下一篇: 黑暗中观: 宗教真的让人向善?
历史上的今天
- 2015: FBABC新改版的深度思维:「你在哪些讯息停留很久?」
- 2013: 黑暗中观: 宗教真的让人向善?
- 2013: 零类行销 : 国外经典案例 - 飞机让座篇 !?
- 2012: 本月夯讨论:【实习生给我上了一课】
- 2011: 点点乐又来啦!
- 2011: 印象洗脑 - 印象深刻的诀窍
- 2010: 好影片分享
- 2010: 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