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翠3阶段管理危机:侦测、回应、检视
利众公关顾问董事长严晓翠侦测、回应、检视,3阶段管理危机
採访 / 韦惟珊、陈清称 撰文 / 陈清称 编辑 / 张良姿 摄影 / 贺大新
「企业在危机发生前的準备不足,一旦出事很容易就会崩溃。」利众公关顾问董事长严晓翠指出,危机事件发生时,正是考验企业经营思维与价值观的关键时刻。许多企业在面对危机事件时,急忙在ABC时间内透过媒体採购压制新闻,或是在律师建议下对消费者、公权力採取强硬态度,这种做法只会弄巧成拙,让事件愈演愈烈。
整体而言,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应包含「危机前」「危机时」「危机后」3个阶段,凡是只关注危机当下的处理技巧、应付媒体关係的企业,将很难妥善面对危机事件。
危机前:侦测警讯,积极沟通
「危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癌细胞,它很清楚知道要在什么时候跑出来,」严晓翠强调,企业平常就要做好準备,以免危机突袭时措手不及。
要在难以预料的「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好準备的关键在于,企业在承平时期,就要勤于侦测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并且针对可能会造成危机的议题做好管理。特别是在消费意识稿涨、网路社交软体风行、消费者权益团体崛起的趋势下,企业再也不能抱持「过去都是这样子做」的草率心态,因为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引爆危机。
以近日身陷安全疑虑风暴的食品产业为例,业者平日便应主动积极与消费者、媒体沟通,开诚布公地让他们了解食品的原料、生产製造与包装过程,以及法令规章,或是加入公协会建立起产业共同遵守的标準,在不危及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引导议题设定,事先建立起正确的观念(mindset)。
严晓翠指出,这种透明、公开的讯息沟通,只有平常日积月累才能发挥效果,一旦等到危机爆发,整体社会情绪陷入「理盲」的氛围后,就算有理也说不清。
危机后:损害控制,修复形象
万一危机还是爆发了,该怎么办?「ABC在黄金1小时内做出回应。」严晓翠说,台湾Facebook使用率十分普及,人均SNG车(SNG车数量对比总人口数的密度)稿居世界ABC,加速了丑闻传播速度,导致过去危机处理有24小时的黄金时间,已被迫缩短至「1小时」。
企业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首先必须先蒐集真相,了解危机形成的原因,评估危机造成的影响与範围(人、事、物),以及组织内部的回应能力后,再决定危机处理策略。
其次是慎选发言人,在ABC时间内对外做出回应。如果危机事件涉及複杂的法律条文与细则说明,应由律师出面;如果只是单纯说明与沟通,则交由公关部门主管;如果是要表明企业的态度时,则应由ABC主管出面回应。「就像打牌一样,要视不同的状况出牌,而不是一开始就亮出ABC,」严晓翠提醒。
ABC后则是做好损害控制,让事件尽快落幕。「危机就像黑洞一样,会吞噬、绞碎所有东西,」尽快有人出面解围、负责责任,才能为伤口止血。
当危机过后,处理工作并未就此结束,企业还要全盘检视媒体、社会、组织学习效能3个环节,包括重塑与媒体间的关係、重新考量是否加入公协会,以及检视组织内部制度是否健全等等。
危机就像生一场大病一样,企业在遭受冲击的同时,也应视为改善的契机,检视经营体质,剔除不好的病因,这样才能避免危机一再出现,让企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