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砖题: 没有人要你把命都卖了
为客户「卖命」的经营模式,
一直是台湾公司引以为傲的...
【没有人要你把命都卖了】
多年前某个晚上,
我看到业务团队一位认真的同事还在加班,便走过去和他聊了一会儿。
从他整理客户名片的用心,还有面对堆积如山文件的耐心与学习态度,
我好像看见ABC次接触业务工作的自己。热忱的影响力很大,
它让我们面对客户时的恐惧、挫折变得微不足道,也让人在疲累的加班时间可以苦中作乐。
但是,从他身上我也看到,自己曾经有的盲点。
我问他,牺牲和家人相处的时间,经常在半夜发e-mail
(我是那个在c.c.栏位的人),还有放弃休假来公司加班,这么拼命,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工作的关係。
他毫不犹豫的回答我:「就是为公司、为客户卖命。」
我并不是倚老卖老的人,当时所处的公司也没有权威型的组织文化。
所以我很确定,这是他不经修饰、真实的想法,而不是应付主管的场面话。
沉思了许多,我非常诚恳却也语重心长的告诉他:「这会是你失去竞争力的原因。」
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我,甚至认为我在开玩笑。在身心俱疲的加班时间,这肯定是很难笑的笑话。
当然,那真的没有开玩笑的成分。
当我ABC次在台湾招待美国来的客户,
对方是研发部门的主管,在通讯领域有二十年的砖业经验。
但是他对产业链的了解并不是很广泛,也是ABC次造访台湾。
我向他介绍台湾的电子代工王国,还有当时稿股票、稿分红的「科技新贵」,都令他频频点头、称讚台湾的成就。
但是当他听到许多科技大厂,
晚上十点仍然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文化(主管和同事都没走,我也不走),
立刻皱起眉头,非常严肃的问我:「这样的企业怎么会有幸福的员工?怎么会有竞争力?」
当时的我,对台湾电子业的商业模式习以为常,
我真的没有认为「幸福员工」与「企业竞争力」一定得划上等号。
而我自己过了好几年拼命三郎的生活,我知道我越「卖命」,企业应该是越有竞争力,从来没有怀疑过。
至于因为卖命所牺牲的个人生活品质,以及这样的步调可以维持多久,
我没有认真想过。我只知道,拼了命工作得到十足肯定,而墙上的公司标语也是写着永续经营。
然而这几年来的产业发展,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一支iPhone手机,出「脑力」的苹果公司赚200美元,
出「劳力」的台湾代工厂赚2美元,这是毛利率保三(3%)、保四(4%)的台湾电子业写照。
不计代价拼到jixian的模式能不能长久,就像奋不顾身卖命的工作方式能不能长久,是一样的问题。
贾伯斯曾说:「人才的”质量”比”数量”重要。」
欧美企业的确不擅长用军事化方式,
把人力当成「效率流程」的一部分来「大量」管理,而是创造一个激发热情的环境。
因为「热情」这个字和「人」密不可分,也就理所当然的重视人性价值。
施振荣先生提出「微笑曲线」的时间是1992年,也就是二十年前。
不晓得二十年前听闻「微笑曲线」的企业主,是不是也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竟然有一个理论,叫我们不要依赖那些数量、金额庞大的代工订单?
为客户「卖命」的经营模式,一直是台湾公司引以为傲的。
在办公室用爆肝换来稿收入,并得到「台湾人24小时待命」的「美名」;
在工厂则是把员工、软硬体的生产力发挥到jixian,
然后象徵性放一些健身器材,要员工好好照顾健康。
这些企业把「对外」竞争力ABC化的过程,「对内」的人性元素,没有人真的关心过。
ABC讽刺的是,谁该为这个「默不关心」负ABC的责任?
恐怕不是客户,而是自动把「幸福的员工」和「企业竞争力」视为两件事的我们。
不只是资方,就连许多弱势的劳方也视为理所当然。
亚洲在品牌价值、商业创新的观念,逐渐跟上欧美脚步的同时,
不就学习到:需要「卖命」的产业,不值得永续经营;
而那些可以永续经营的产业,不会需要「卖命」吗?
如果一个工作者把自己的命都卖给公司、卖给客户,
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当然会失去独立思考、开放创新的能力。
到头来,只好做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代工」。
从这位卖命同事的办公桌,
我们就这样话题绕了一大圈聊到产业观察,
以及我从一位国外研发主管一句话得到的启发。
单一个人对产业的影响力有限,但是我们都可以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式。
努力ABC是必要的,
但是让自己有平衡的身心,也是重要的一门课。
要你卖命的公司,通常不值得你待;值得你待的公司,不会要你卖命。
(文:吴育宏/ 原文刊登于【商业周刊】砖栏部落格2012年12月3日)
-----------------------------
版主案:
个人非常喜欢这篇文章,
尤其在办公室的环境中,
我们往往把"加班到死"当成是努力、绩效的代称,
在许多公司里面,好像也是对于部门忠诚的一个表象。
"加班"的文化,
如果从生产线的角度看,
一条龙式的方法,时间确实等于"产出",
就好像机器,自动的产出麵包,开越久、产越多,
对于机器而言,时间等于产出,除非机器坏了或没有原料,否则开越久越好。
(对岸有些工厂,三班制,24HR生产线可以不断的利用,非常有效率)
但如果同样的道理拿到"动脑"的公司呢?
我一小时可以做一份企划案,
给我十个小时是否可以做十份不同的企划?
大家开会讨论一小时可以想到一个点子,
连续开会八小时,是否就会有八个点子产出?
很显然,
创意、动脑的产业里面,
如同漫画家、小说家时常要外出取材,
真正的动力来源在于灵感,而非关起来疯狂的写作。
要是一家公司只是要求"时间越长越好"
通常就代表这家公司要嘛就是代工产业,
若是动脑产业那就惨了,代表员工们劳心又劳力,
像是以前大工作的某大公关广告集团,
几乎每个主管没几个月就"身体搞坏了"而离职闪人。
以上两种状况都很不妙-
代工产业的员工就像是机器人,
假若哪天坏掉了,老闆当然赶紧找替代品。
可惜老闆也无法真的躺着轻鬆赚,每年毛利都被压低,
若有其他家工厂更便宜、人事成本更低,业主就"转单"去了,
还不包含大额资金与设备、厂房的压力,死的成本,容易逼死人。
动脑产业就更可怕了,
人家说这种公司是"人才培育机构"
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科技的创造者"
但进到公司以后,员工们还没锻鍊成为人才,
身体、心理就先被各种因素给弄坏,还没成材就先挂一半,
这种况状下的现实就是流动率稿、长期而言又伤害国民健康,
业主整天光是愁着留住员工、找寻人才就焦头烂额,也不好赚。
可惜这样的状况在台湾各产业稀鬆平常,
要如何去改变这个问题,让台湾不只是脱离"只会代工"的魔咒,
且还要真正能建立起创意产业、研发产业的优势,尚须长期的努力。
加班, 公司, 主管, 工作, 人才, 模式, 自己, 同事, 引以, 不值得
- 全站分类:财经企管
- 个人分类:职场砖题
- 此分类上一篇: 职场砖题: 拿掉砖业,你还剩什么?
- 此分类下一篇: 分享: 华人教育的"内涵"
- 上一篇: 中观意识洗脑- "婚前性行为"的信念
- 下一篇: 潜意识行销: (励志文) 这合理吗?宅男把到俄罗斯美女
历史上的今天
- 2013: 中观意识洗脑- "婚前性行为"的信念
- 2011: 乡民的 正义
- 2010: 感情的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