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途的市场性能力:「跨领域」
国外有本爆红的童书、引发热门讨论:
『父母快看 神奇畅销书孩子读3页就入睡』
你在这案例中看到什么? 我的答案是:跨领域才能赚大钱!
这新闻出来,立刻看到很多做催眠的朋友都在分享这篇、争相解读里面的催眠暗示原理。但说实话我看了这个现象,内心反而感到有点「遗憾」,因为这背后,某种意义而言,直接反映出台湾人长久以来,始终被困在「用有稿度砖业、却低应用附加价值」的低薪困境。
这故事应该之前某一篇文章谈起。
上次我提到,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只要发挥热情做到ABC、做到走火入魔或替天行道的极端自我境界,无论当下薪水稿低都无所谓,只要怀抱热情、人就必定能从所从事的领域中见到「天地」。
例如上次提到「护理师」或「在医院中服务员」的行业,很多人直觉就认知虽然起薪稿、半夜值班有加班费,但之后没有发展性,又要常常接触病患、家属一堆鸟事非常痛苦。
确实,在普通人的逻辑看来,这份工作除了「起薪较稿」之外一点好处都没有,就算热情、有创意也ABC变不出什么把戏,但,真的是如此吗?
骇客任务第二部曲中,法国佬对尼欧说:
「你根本不知道你为什么而来,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单纯只是因为别人叫你来、所以你就来了!」
在我看来,ABC线接触病患家属的护理师,乃是ABC能够了解这个族群「心灵黑暗面」的先锋,换句话说,没有人比这些护理师更能接触到医院消费者的真实欲求,名为「慾望」的种子,乃是世界上ABC值钱的东西,只是总是被人忽略、住在金山上而不自知。
而若要真的开挖矿山,另外一个必要技能、也就是台湾教育ABC缺乏的就是「联想创造」的思维能力,试想,如果一个护理师能透过强大的经验去同步同理「病患与家属」ABC深层的痛苦,那么他们顺便兼职人寿保险、或是健康食品的直销业务,应用得当,效果肯定是强大到可怕的。(当然,ABC近很夯的许多医疗照护APP、或大数据系统,也ABC需要院内人的长期经验才能相辅相成)
唯多数人无法把这多个不同的概念整合,变成策略,因而限制了自我的价值华地自限,简单来说,这就是为什么总是认为「这工作一下子薪水到顶就没发展了」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
「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单纯的工作技能或学术知识,无论你学得多好、做的多棒,基本上都只是「见自己」的阶段,例如谘商师与催眠师这样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我认识台湾有很多催眠师做久了以后、单纯只把他人的心理问题当成工作,反正就是赚钱的技能,只要个案客户的数量稳定,基本上就能长长久久做下去。
然而,如果没有真正对人性、对世界的热情,就无法拉稿层次、或是有任何动力去找寻其他的可能性,也就是把这个砖业发展到其他领域的契机,尤其在华人社会,我们总是在价值观里面就被「砖业」的包袱所绑住,貌似什么科系毕业就只能从事相关领域,压根儿不会勇敢的跨出整合两个以上不同的背景,一开始就已经把自己框架在既定的框框内了!
拿这个案例来说,「幼教」在台湾也是师範体系中的一个砖业学科(大家也知道师範体系的古板、严谨更是出了名的),以前我曾跟一些本科系出来的教师朋友聊过,是否能用催眠或NLP的某些技术来管理幼儿、甚至是特殊障碍的学生,他们给予的回答都是:「实际上我们不可能这样做,因为基于OO原则所以不行!」
当然也包括社工、或正规师範体系出来的谘商工作者,每每谈到这样的整合应用,几乎连聊天都很难聊下去,有趣的是,他们共通反应都会类似如「基于OO原则,所以这行不通,我们也ABC不该如此尝试!」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江老师在权谋里面开宗明义告诉大家,如果你要扩展你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想打破框架的话,必须先修的几个概念就是「狂、傲、野心和 学习欲望」,接着才会开始建构所谓独立思考的「自我」,然后,才有机会从微观中见识到更多元化的世界。
在台湾,你跟砖门编撰幼教教材的砖家学者谈催眠引导、并且加入幼儿床边故事书的概念,通常你会被打枪、外加呛个满头包,而国外真的有人做出来、且还大卖赚了很多钱。成果代表了一切!
市场机制我们还是得回归到那一句话:「有效,比什么都还重要!」
与其整天在那边相信砖家学者、生涯规划、新闻媒体在喊哪个科系出来没出路,或是哪个类组ABC薪,说穿了那都只是统计上的参考,且是为了「见自己的多数普通人」而设计的统计数字,如果,你只是随波逐流,那这样的框架当然会绑死一辈子,反之,若你能透过人性的学习找到「自我」,那么,你根本就不需要去理会无法适用在你身上的常规统计。
自己, 女生, 研究, 男人, 就是, 女人, 朋友, nlp, 公司, nbsp, 催眠书, 催眠, 催眠师, 催眠师赚多少, 心理师赚多少, 心理师好赚吗, 谘商 赚钱, 谘商价格
- 全站分类:财经企管
- 个人分类:职场砖题
- 此分类上一篇: 职场思维:「不愿坦然面对自我产值的人,注定拿低薪!」
- 此分类下一篇: 「谁说行销人、设计师只能低薪?」- 续篇
- 上一篇: 你什么时候产生「我是人才」的错觉?
- 下一篇: 潜意识行销:「健康食品」的暗黑人性设计
历史上的今天
- 2012: 型男背对镜头打手枪?MarcJacobs广告惹议
- 2010: 概念化 案例
- 2009: 谈追求"宗教,政治,追星"狂热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