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咪的消费心理学(3)
为了至少能得到一些,一开始必须先要求很多,这样的说法我们常常听到,但是这有效果吗?是的,如果我们相信针对“门在鼻子上技巧”(漫天开价法)所进行的许多实验能证明其惊人的效果,虽然这个技巧的名称听起来很奇怪。以下两个实际操作说明的举证,可以让我们对此技巧抱持乐观的态度。
由 Patch 及其研究同仁于 1997 年着手进行的研究,目的要让路上碰巧遇到的路人,愿意接受一些较奇怪的事情。实验目的主要需说服他们,让他们愿意发 10 份传单给周遭的朋友。传单的议题是值得赞扬的,因为它主要在建立民众的环保意识。
在“门在鼻子上技巧”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与一位经过的民众攀谈,他表示他是一个环境保护协会的会员,正在寻找有意愿发放“100”份传单的人,传单内容是关于资源再利用、减少使用有毒的居家产品等,发送对象包含发传单者的家庭、周遭的朋友及同事等。
研究人员问受测对象是否愿意接受,想当然尔,非常多人都是拒绝这请求(几乎是全数)。
在拒绝之后,研究人员表示他了解这的确不容易,所以继续要求对方是否能至少发放 10份。在控制组的情况下,就无提出先前发放 100 份传单的请求,直接问是否愿意发放 10 份传单。
此实验数据证实“门在鼻子上技巧”的确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其接受比率为控制组的 2 倍。
Millar 于 2001 年时,亦同样测试这技巧的有效性,但是他主要确认的是要求的完成度部分。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愿意发放 10 份传单的结果,但是没有去评估其完成度好或不好。
Millar 于 2001 年的研究,需要好几百位的男女学生。他们一开始先参加的相关问卷调查,是关于人口健康状况分类等级的主题。之后,研究人员对他们提出真正的要求:他们是否愿意在一张制式的表格上,详细记录 4 天的日常饮食行为。
在“门在鼻子上技巧”的情况下,事先要求学生记录 1 个月的日常生活饮食情况,在他们婉拒之后,再提议缩减成 4 日。在控制组的情况下,则是直接提议 4 日。而学生口头上的答应和实际的执行情况,则由表 8.3 呈现。
表 8.3 接受要求及实际执行达成的比率
项目 门在鼻子上技巧状况 控制组状况
接受比率(以 % 计) 84% 58%
实际执行达成比率 40% 14%
(以 % 计)
“门在鼻子上技巧”不仅让较多人接受这测试,在其实际执行时,也投入了更多的心力,证实这技巧所产生的有效影响。
结 论
要求一件超乎常理的事情,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但也让之后随即提出的另一个要求较容易被接受。对于某些研究学者来说,两个要求间的落差,导致我们意识到之后的要求没有那么夸张,而这样的对比感,是在控制组较不容易产生的。
另外,这技巧与议价的方式是雷同的,双方各退一步:要求者降低其要求,而被要求者ABC次拒绝后,也退让一步转而接受。因此,似乎是这两个因素主要解释了这技巧的效果。
不管如何,被要求者对ABC个请求的感受,让这两个要求间存在落差,而这样的感受也特别是让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
另外,这个技巧呈现出双赢优点,因为ABC个超乎常理的要求,其实也会有一些人同意接受;而对于其他还未同意的人,便试着找出其可能会接受的方法,故谓双赢。 @(待续)
摘编自 《消费心理好好玩:为什么明明需要蓝色的鞋子,却买了红色的?》 博雅书屋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