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华语生额外拨款 收生少学校多放弃
乐施会「非华语学生中文学习支援」调查发现,约六成少收(即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学校中,近75%无申请教育局于2014至15年度起推出的支援拨款。乐施会批评教育局的学习架构未有效支援非华语学生,建议要加强支援。
原因﹕暂不需要 行政理由
乐施会于去年1至5月向263间取录非华语学生的学校调查,当中四成取录10名或以上非华语学生;其余六成取录9名或以下(即较少收)非华语学生中,近75%无申请额外拨款,主因是暂不需要、校内非华语学生人数太少、学校没资源配合等,亦有学校以行政理由拒绝申请。
在较少收非华语学生的学校中,近三成学校不知有新增拨款。至于「教授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砖业进修津贴计划试行3年,原本预计有450人受惠,但去年3月只有26人申请。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罗嘉怡指出,该津贴申请手续繁複,教师须学校,从课程毕业后的5年内又须连续3年教授非华语学生等才能取回部分学费津贴,因此令教师却步。
进修津贴手续繁 教师却步
乐施会指教育局在2014/15年推的新学习架构,仍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课程,建议重新写一套「中文为第二语言」的课程,包括课程目标、教材、教学法及评估,有助教师因材施教。另外,取录9名或以下非华语学生的学校,每年要主动申请才可获5万元津助,但取录10名或以上非华语学生的学校,不用申请便可得津贴80万至150万元。
教育局回覆,会按已制订的框架分析初步所得资料,评估新学习框架支援非华语学生措施的成效,审视支援服务的质素,不断完善有关措施,暂未有强制教师接受培训,但教师可参加该局的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