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从口入 (去湿全攻略之三)
香港人热爱美食, 一杯冻柠茶配一份香脆西多士,或一杯红豆冰配一个新鲜的菠萝油,两款招牌下午茶餐,一冻一热,香甜美味,令人食指大动。但享受美食的同时,如果过量进食冰冷、甜腻、浓味的食物及饮料或食无定时、暴饮暴食、烟酒过多等,都会影响脾胃功能,引致「湿从内生」。
要防止由饮食引致的内湿,就要「识饮识食」。一日三餐要定时,早午餐的量要丰富。晚餐尽量在晚上8时前进食,量要轻,营养要均衡。减少吃稿糖、稿盐、油腻、浓味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多余水分积存在体内。
根据中医的生理时钟,早上5时至11时是大肠、胃及脾活动的时间。起床后先喝一小口温水,之后可用2片柠檬、一汤匙的蜂蜜、一茶匙肉桂粉,加入一杯开水热服,有洗涤肠道、温暖脾胃、抗衰老及去疲劳的作用。
晚上9时至凌晨3时,是三焦(有运行水道的作用)、胆及肝工作的时间。用2片浸软的白背木耳加二颗红枣(去核)、10克杞子、10克薏仁,用2碗水,煲半小时,在睡前一小时,连渣服,可助排毒去湿。
脾肾阳虚 面浮肢肿
除了湿从口入,影响脾胃外,肾脏虚弱,也可以导致水湿内停。所以脾肾阳虚时,会出现面浮肢肿、小便过少或过多的问题。要强化脾肾,可先从食疗入手。平常一周两次,用健脾补肾益气的药材,如北芪、党参、茯苓、炒白术、扁豆、薏米、赤小豆、莲子、芡实、淮山等煲汤服用。
肾与膀胱有密切的关係,背部两旁行的膀胱经是掌管人体排毒的通道,脊椎中间行的督脉则掌管阳气。肩背的气血保持通畅,内毒就不会久留,湿气也可以祛除。
刮沙、拔罐、针灸有鼓动经脉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拔罐疗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用途广泛,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的酒精,将罐内空气排除,造成负压,再将罐吸附在肩背,令局部皮肤充血或出现瘀血,是传统中医常用的拔毒泻热、通络祛湿的方法。情况许可的话,建议约一至两周进行一次拔罐,把湿气拔走。
除了上述祛湿的方法之外,大家不妨试试睡前泡足,加入拍碎的姜块约60克,在睡前一小时泡足15至20分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祛除湿气,改善睡眠。尽量避免睡前洗头,以免湿气未清除便睡觉,让湿气有机可乘,从头皮渗入;而且一般洗头后也应尽快沥乾水分、吹乾头髮。
梁宁茵中医师
作者为注册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