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瑜中医治疗: 少郁动代谢少 引致肌肉饥饿症
都市人生活愈好,反而愈多都市病,其中一种就是肌肉饥饿症——因为运动量不足,而引致肌肉的新陈代谢及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下降,使肌肉陷入「饥饿」状态,从而衍生容易疲倦、精神状态不足及肥胖等亚健康问题。
此症在短期内可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长远能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要改善或预防肌肉饥饿症,暂时没有神丹妙药,ABC重要还得靠自己勤做运动,才可重拾健康。
昔日社会以劳动工作为主,今天人们经常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久而久之便出现肌肉饥饿症这种都市病。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讲师舒旭医师表示,有肌肉饥饿症的人士,容易感到疲倦或背脊感到痠痛,而且精神状态欠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减退的情况。中医认为,五脏之中,脾主肌肉,如脾脏虚弱,连带对肌肉带来影响,同时因为脾脏主宰身体对营养精微的吸收,如营养无法上脑,尚可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
多见胖而无力
除了脾脏与肌肉关係至深,其他与脾脏相关的脏腑若功能欠佳,亦可间接造成影响。舒医师表示,脾虚与湿气亦大有关係,特别在香港这个潮湿地方,两者可互为影响,令症状加深。至于胃与脾亦关係密切,若有胃的消化不良,连带可影响脾脏功能。至于肝是主疏气的,与消化功能也是密切相关,同时肝还主疏洩情志,由于香港人压力大,容易造成肝气不调,不但脾胃会受影响,还可出现情志方面的问题。另一脏腑肾脏为人的先天之本,脾则为后天之本;肾气不足,亦可令到脾脏虚弱。
此外,肌肉饥饿症亦可引致肥胖,因为体内新陈代谢减慢,使肌肉形成减少,但由于能量的消耗过少,导致脂肪堆积增加,于是出现所谓的「虚胖」,即胖而无力。而且,这些人士的脂肪多数集中在腹部,手脚仍然纤幼。舒医师指出,有肌肉饥饿症者很难瘦身,因为致肥原因是身体代谢出现问题,就算一时能减少脂肪,之后仍会再度出现,单纯减少进食份量亦可能帮助不大。
现时肌肉饥饿症在香港的情况少有统计数据,但舒医师估计,不少香港人经常伏案或使用电脑,较少体力劳动或做运动,应该很多人都受肌肉饥饿症困扰。此症的发病年龄并无明显界线,不过,年轻人体质较好,一般仍能撑住,而中年或以上人士,因已多年缺乏运动,故症状比较明显。
由于肌肉饥饿症与缺乏运动大有关係,如一名卧床病人长期没有进行运动,三个月后已见肌肉饥饿症的症状,而在六个月后不但症状加重,并可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至于一般文职人士虽然没有勤加运动,但平日必然有郁动机会,就算上班亦要步行一小段路,所以症状只会缓慢出现。
肌肉饥饿症虽不直接致命,但可带来很多遗害。舒医师指这类人士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的危险性会成倍增加,患有骨质疏鬆症、稿血压、结肠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肌肉与骨骼都要力度的刺激才可生长,所以运动员的肌肉及骨骼都较常人粗壮;而肌肉缺乏力度刺激,即运动量不够,故有风险带来骨质疏鬆和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如已出现肌肉饥饿症的表徵,或希望先做预防功夫,ABC重要的补救方法是多做运动。舒医师指肌肉饥饿症是全身的问题,应拣可郁动全身的运动,例如跑步、游泳和行山等。如无法每日运动,亦可每日行平路或稍斜的路面来锻炼。舒医师提醒,虽然行楼梯亦是运动的一种,但对中年或以上人士来讲,他们的关节或有退化问题,故建议只须走平路就好。
渐渐增活动量
不过,已有肌肉饥饿症的人士,身体未必即时能适应突然做运动的状态,所以应由少量运动开始,再慢慢逐渐增加运动量,以免因适应不了而无法坚持练习,同时不会令身体出现问题。在生活及工作方面,不要让自己经常劳累,因为这通常意味着长时间坐着不动,应在工作一阵子后,经常起身活动以作纾缓。
饮食方面,每天能摄取足够日常及运动所需的营养就行,因为肌肉饥饿症并非因为营养摄入不足而起,而是身体对吸收营养的能力不足,导致营养穿肠而过。虽然做运动对预防或改善肌肉饥饿症的功效ABC,惟市民仍可吃补脾益气食物以作辅助,或多饮类似功效的食疗汤水补身。
除了肌肉饥饿症,近年另一与肌肉有关的疾病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亦渐受关注。肌肉减少症是因为人体生理状况出现退化,令肌肉比例变少;使活动能力、肌耐力及心肺功能等都随肌肉流失而退化。舒医师表示,两种问题都可令肌肉流失,但肌肉减少症与老化有直接关係,而肌肉饥饿症则由于缺乏运动而起,就算是年轻人都可以有症状出现,而运动是可以阻止肌肉饥饿症出现的。
免费讲座介绍
如对肌肉饥饿症想知多一点点,可参加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临床部举行的免费讲座「中医调理肌肉饥饿症」。
日期︰11月9日(周六)
时间︰下午三时至四时
地址︰铜锣湾礼顿道公理堂大楼22楼2201室
报名︰须致电2632 5608或2632 5611留座
撰文︰王家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