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锦伦医生细说疫苗: 勿放大疫苗谬误
疫苗能有效预防疾病,及减低出现併发症的风险,不过不少人对某些疫苗有谬解。市民对疫苗ABC的谬误,是将副作用可能出现的机会无限放大,以流感疫苗为例,每一百万名注射疫苗的人中,只有一人「中招」出现吉巴氏综合症而导致四肢乏力或流产等副作用,不过一旦出现有怀疑与疫苗副作用有关的消息,市民便如惊弓之鸟,「打针好危险呀」、「疫苗有好多副作用」的流言便会空群而出。事实上,流感疫苗至今都是安全的,市民毋须过分恐慌。
再以流感为例,纵使世衞和政府大力宣传鼓励市民接种,不过不少人却嫌流感疫苗需年年接种麻烦,而且接种后仍有机会感染「感冒」,觉得疫苗无保证,不可以「断尾」,故宁愿贪一时之便「博一博」。流感疫苗要每年接种,原因是流感病毒经常出现变种,因此有需要每年检讨,订出ABC常见的病毒型号,研製适合未来一年的流感疫苗组合,故此需要每年接种一次。
没有一种疫苗保证能提供保障,但疫苗除能大大减低感染机会,亦能在不幸感染的情况下,减低出现併发症的风险,或减低併发症的严重程度。以水痘疫苗为例,即使接种水痘疫苗后出现水痘,病情也较温和,病人不适情况亦减少。
另一些对疫苗却步常见原因主要源于市民对疾病和疫苗种类认识不足,或轻视患病后病情,直至传媒报道有人「出事」才急急了解疫苗重要性,一窝蜂接种。以肺炎球菌疫苗为例,政府由2009年开始将「七价」肺炎球菌疫苗加入「儿童免疫接种计划」让港婴免费接种,可惜该菌原来有九十多种型号,衞生署检讨后于2010年引入覆盖率较广的「十价疫苗」,继而发现「十价疫苗」也未能覆盖的3,6A和19A型开始在社区肆虐,遂于2011年底转用覆盖更佳的「十三价疫苗」。可惜家长并未注意当中转变,一心以为为孩子接种了肺炎球菌疫苗便无后顾忧,殊不知细菌流行程度会转变,有些病菌甚至会变种,必须时刻警觉。
作者为儿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