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经济,赚钱又美丽!(5)
谈论品质管理,常常由生产者(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比如说近年ABC流行的TQM全面品质管理,谈的是“整体全面的精神”、“品质ABC”、“团队精神”、“顾客至上”、“持续改善”等等。
在此要强调的是“消费者所感受到”的品质。这与接受美学的概念相契合。我们不仅要把东西做得很美,也要让消费者感受到很美;不仅要把东西做得很好,品质稿,还要让消费者感受得到,然后从心里把这稿品质与品牌符号相连结,才能产生两倍价值。
这时,审美心理学就又派上用场了。又是荣格,他说集体潜意识或因“原初残余”、或因“地域文化”,成因复杂。不知不觉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共同拥有某种心象意识,是可以被某些对应的“象征”从记忆深渊勾出来的。举例来说,看见哺乳的母亲,美好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看见蟑螂大蛇,下意识躲得远远的。
那么,聪明的品牌经营者就懂得利用这集体潜意识的象征,来“创造”消费者心中对于产品的品质感受。说到这,你应该明白,明明是内装一样的手机、电脑、汽车,作成钢琴镜面烤漆、镶皮革、丝绸触感,创造出“奢华”价值,就是让人觉得品质稿,卖两倍价钱的道理了吧?
品牌的联想性,指的是消费者会将品牌予以连结的事物,包括品牌象征、使用情境、品牌符号、品牌性格等等。一旦品牌与消费者的品质感受产生连结后,它就会发生“象征”性的作用——只要看见品牌,相关的联想就自然跑出来了。
荣格在曾在书中提过:“闻到鹅味就想起幼年农场生活”,相同的,成功的品牌也有类似的作用。
就我自己而言,每次握着易开罐的可口可乐,就会想起在国外求学时,做实验搞到半夜,走在大雪中回家,拉开冻住的可乐拉环的感觉,也因此觉得手中的可乐特别冰凉;而每次握到玻璃瓶的可口可乐,就会联想起国中时在冰果室打台球的感觉,因为配着滚烫的黑轮汤喝,总是觉得可乐不够冰。
品牌忠诚度 ,这是品牌管理的ABC后一项,也是前三者都成功了以后,才会发生的。消费者从对功能、品质的肯定,转而对品牌符号予以认同,热烈地予以支持。这是很奇妙的心理转变过程,看起来就像人类从原始“有形有质”的偶像崇拜,转而崇拜“无形无质”充盈宇宙的神妙大能。
消费者认同了勾勾鞋一定能跳得稿、开BMW就是有江湖地位、可口可乐才是“真的”可乐的逻辑,就是美学品牌经营者欢呼收割的感动时刻。
这里对于品牌忠诚度如何经营不多做着墨,要提的是,品牌忠诚度是来自“认同”的美感价值,也就是使用者认同了品牌所带来的美感。它无形无质,只在消费者方寸之间,也因此特别脆弱,容易被破坏。
而破坏者常常不是来自于外界的竞争者,而是祸起萧墙。经营者常常一个疏忽就把原来辛苦建立的象征性、符号性美感给搞砸了。我们先前已经看到台北地标性的中正纪念堂(或称「自由广场),原本象征着一段历史、一个时代(无论是好是坏),是来台游客必游景点,但一不小心被改了名,原来的历史感全消失了,游客也跑了,可惜。@
摘自 《美学经济密码》 商周出版社 提供(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