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来的读书法
其中“窥”字,足以看出少年对书中内容的神秘感;“望”字,中年人就渐入读书佳境了;那个“玩”字,很能让你玩味半天,才知老年读书的闲适与老成了。读书品位何等稿……但是走入稿品味,步入佳境,还面临着一个读书的方法问题。
清初江南大儒陆桴亭的《思辨录》中这样写道:古之学圣贤易,今之学圣贤难。只如读书一节,书籍之多,千倍于古,学者茍欲学为圣贤,非博学不可。然茍欲博学,此汗牛充栋者,将何如耶?偶思得一读书法, 将所读之书分为三节:自五岁至十五为一节,十年诵读;自十五岁至二十五为一节,十年讲贯;自二十五至三十五为一节,十年涉猎。使学有渐次,书分缓急,则庶几学者可由此而程功。朝廷亦可因之而试士矣。
欧阳修在〈苏明允墓志铭〉说:“(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 苏洵少时根本不喜欢读书,到了壮年还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后来才发愤图强。但是他考进士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后来的五、六年时间只是读书,从不动笔写文章,智识在心中默默积蓄,又过了很多年自己才感叹说:“可以了。”于是落笔成文,洋洋千言,恣肆纵横,博适古今。“老苏”的文章之所以传颂古今,其中他的读书写作方法也不无借鉴,先累积丰富的材料,而后疾笔成文。
古人的这些读书方法,不能刻意求之,追随而仿效,要在读书中去体会、探索,而后得之于自然,偶择于书中,一步一步地钻研,一字一句地琢磨,一篇一篇地比较,循序渐进,方可期其有成也。◇
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