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懿清中医师:羊年之始 话羊肉(二)
根据古籍,得知原来中国有四大羊肉汤之说,今期首先说说苏州藏书羊肉汤的故事。
古语有云:「姑苏羊肉出藏书,美味尽在金雪坊。」藏书镇地处太湖之滨、穹窿福地之中,历来盛产的藏书羊肉而闻名,其羊肉肉质鲜美,营养滋补;享有「羊肉美食之乡」的讚誉。
远在明代,居于穹窿山麓附近的农民就以杀羊、烧羊肉、卖羊肉为副业,一般多以担卖或摊卖的方式经营,清末才开始在苏州城内开店设坊(俗称「羊作」)卖羊肉。光绪二十二年,藏书乡周家场的周孝泉到苏州醋坊桥畔开设了城内ABC家堂吃的「升美斋」羊肉店,及后于宣统年间分别在都亭桥、临顿路两处开设「老义兴」和「老协兴」羊肉店。民国时期从进城开羊作的藏书乡人逐渐增多,在道前街、鸭蛋桥、娄门塘等多处开店,其中甚具名气的店堂包括:「老源兴」、「新德和」等。每逢秋冬之交,苏州古城内外的羊肉店便纷纷开舖做生意,店堂一般沿街而设,锅灶就在店前,烹煮羊肉之香气散至街上,吸引食客纷纷帮衬,标榜「羊汤勿鲜勿要铜钿」,令当地之羊肉汤声名鹊起,遍传邻县,经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名扬江浙沪等地,至今仍享有盛誉。藏书羊肉汤与众不同之处是把羊肉放在木桶裏煮,当地人认为以木桶煮出来的羊汤味道特别鲜美。
木桶煮羊汤
关于木桶羊肉汤的起源,众说纷纭,笔者较喜欢的一个说法是:从前,有个居于藏书锁善人桥塘湾裏,名姚木碗的人,他以製作木具、木器为业,因为手艺出众,日子久了,人人都忘记了他的真正名字,只管叫他做姚木碗。某日,他家中的木料用完了,便拿起斧头到穹窿山上去砍伐木头;他攀到山上后,看见两个白鬍子老人在大树下下棋,棋盘放在一段粗大的树桿上。姚木碗很好奇,心想老人为何不在家裏下棋,偏要攀到稿的山上才下棋呢?他静静地在旁边观看了半个时辰,突然一阵清风吹过,姚木碗眨了眨眼睛,等到睁开眼,老人和棋盘都已经无影无蹤,只留下了那段放棋盘的树木。他就把老者下棋的那段木头带回家中,回家一看屋塌了,不远处坟墓碑上写了他家人的名字,偶遇的老人告诉他:「你在山上半个时辰,其实世上已经过了百年,你刚才遇到的是仙人。」
姚木碗以那段仙人用过的树木製作木碗,左邻右里用他製造的木碗盛食物后,大家都说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有位头脑灵活的卖羊肉汤人,请姚木碗把剩下的木头做一只木桶烧羊肉汤,结果煮成的汤果然无比鲜香,很受欢迎,生意好了,钱就自然赚得多。于是当地其他村民,也都学这人纷纷用木桶来煮羊肉。藏书人用木桶来烧羊肉的传统,就这样一直沿用至今天。
羊汤的製法看似简单,但也有窍妙之处,要挑两岁龄之羊为优,因其肉不老不嫩,更须以一个上百年之木桶为锅。材料摆放的次序也很讲究,桶内ABC底搁放羊肉,其上是羊肚,而ABC上面则放羊肝。以武火烧沸羊后,将羊肝捞出,浸泡在淡盐水中,这样羊肝才不会变色变味。继续用武火煮汤,撇去表层之泡沫,改用文火熬煮1.5至2小时至肉软腍为止,ABC后加入适量调味料,一碗暖粒粒清鲜,香气四溢的羊汤就製成了。喝汤吃羊,即使经过熬煮的羊肉也非常细嫩,配上羊肝及葱、蒜等佐料,可当一道汤菜来吃。
文:许懿清中医师
作者为注册中医
ab.chimed.af.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