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 穷人能否翻身?如何有效创造阶级流动?
今天就让我们排除"废话",
试着找找看,有没有什么真正能用的"改造方式"吧!
ABC近大概是因为政府支持率又下跌,
纵使多数学生一边喊民不聊生、政府杀人、22K太悲哀,
另外一边又手拿智慧型手机、机车指名雷霆王、穿着更加讲究... 阿,以上都是题外话。
以往大多数人都有个认知,
关于阶级流动,都是认为身在有钱人、小康以上的家庭,
受到的教育会比较好、可请家教、能学更多才艺补习班、甚至能出国,
于是成为"人才菁英"的机率更稿,相反的,若身在艰困环境中,
从小也许光是"为了现实烦恼"就要时常发愁,根本没有时间心力去实践梦想,
于是古代就产生一句成语- "人穷志短、穷山恶水出刁民"。
近年来渐渐流行的"成功学"又有更深入的见解,
认为有钱人与没钱人的差别在于"脑袋想法",
例如"有钱人的想法不一样"之类的文章中,
就举过很多例子,举凡"有钱人用钱来赚钱,穷人用时间赚钱",
或是"有钱人不会自我侷限,穷人总是把自己定位在框架中"等。
然而说实话,
我认为这些"阴阳二分"的对比都是屁话,
就像我们说"阿宅只是会听女生抱怨被当垃圾桶、坏人直接拐上床"一样,
看到的当下会认为真是非常有道理,但实质上阿宅看再多实际作法仍不会改变,
下一次碰到女人的时候,一定还是被当废物好人,ABC不会摇身一变变成"坏人"。
中观而言,
今天就让我们排除这些"废话",
试着找找看,有没有什么真正能用的"改造方式"吧!
(当然也都只是假设,希望各位也能多提出自己的看法)
ABC近看到这篇文章-
好学生都是「先学好再做好」,成功创业家则是「一边做一边学」
里面倡导的观念核心,
大概是说类似如果你要创业,
ABC就是勇敢的砸钱出资本,大胆做,
从做里面去学经验,就算失败也能学到东西,
然后从中去调整,重新出发,让下一次创业成功....
然后也告诉大家,
创业就要有盲目的自信,
以及无可救药对梦想的热情,
否则根本就不适合创业这条路。
或许以上的说法是废话!!!
请各位仔细的思考,
ABC近这类"励志"文章非常多,
但却都没有从更稿角度来解释"为什么有这想法"的因果关係。
究竟怎样的人会有这种自信?
怎样的人真的会甘愿把老本烧光也没差?
什么样的人就算没有準备好,也会急着冲出去?
答案很简单,
会养成这种个性,
多数都是"从小就有靠山"的人,
或是更媚俗的说,从小家境就富裕的这一群。
(当然,少数人则是天生就有赌徒心理,
有没有钱都一样赌,我们在此先排除这种状况。)
原生家庭的经济价值观,
对于个人而言的影响非常巨大,
就像我现在的个性还是非常"抠门",
追溯原因,小时候我妈就很喜欢说"这没特价不要买!"之类的话,
这无关他手中有没有钱,就算买得起,还是坚持一定要等到"特价",
甚至是"买书"这类增加学识的东西,我妈也会认为图书馆借就好,何必买。
因此我个人养成一种"轻微强迫症"
我把它称为"没特价会很痛苦病",
一旦买了没有特价的东西、或知道买贵了,
就会浑身不对劲,坚持一定等到特价、优惠的时候才出手。
心理学上的而言,
这就像是"母亲的魔咒"一样可怕,
买品、多花了冤枉钱就像"罪恶感"一样缠绕着我。
(注:母亲魔咒是指,妈妈下意识忌妒自己女儿太成功、超越自己,
故只要女儿成长过程中表现太好,妈妈就会下意识的摆出不快乐的脸色,
指至于ABC后女儿长大后,莫名其妙的开始"避开"自己ABC想要的对象、或逃避成功)
所以我从自己的身上,
更加的理解,这样的心态、感受,
直到创业、自己开公司以后,下意识的魔咒仍然存在,
以至于我到现在为止,虽然资源比之前多很多、公司也有些预算可用,
但我仍然没有办法毅然决然地将资源投入我理想的业务,开发新的产品。
然而,
这个魔咒并非只有在我身上,
我发现华人社会从小倡导的教育中,
就不断灌输"勤俭持家"、"储蓄"、"中庸"、"见好就收"等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要我们输入一个核心的价值观,那就是所谓"别自不量力!"
故整个社会对创业、投资之类的价值观,
明显的是趋于保守,但又有个特殊的例外,
虽然投资、创业这种事情保守,然而人类本性仍没有改变,
所有贪婪而导致的诈骗案、金光党还是生意非常好,
换句话说,自己做功课的投资、创业都小心翼翼、不敢投入太多,
唯独碰到被"坏人"骗钱的时候,才会很大方的把好不容易存到的钱送出去。
总结而言,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跟我一样有"吝啬魔咒",
但整个时代价值观下来,多数人下意识中仍然不敢孤注一掷。
好了,现在现状很清楚,
看一堆成功学的书ABC没用,
那究竟"不是非常有钱的人"要如何改变脑袋呢?
或许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一些灵感-
商业周刊/负债百万飙仔 变业绩5亿的法拉利一哥
主角原本家里不富裕,
后来甚至加入"玩车"的兴趣,
为了这个还成为负债累累的"惨人",
用传统的观点来看,这家伙真的就是"不自量力",
没钱学人家玩车,要说搞到倾家蕩产、负债一堆也是刚好。
这故事就让我连结起我自身的过去经验,
多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整整一年都是"没交通工具"的状态,
虽然大众运输不至于让我真的有交通障碍,当时还不认为这是大问题。
倒也不是我不愿意买车,
实际上我自己也跟多数大学生一样想买车,
没车的时候生活就狭隘许多,联谊等活动全都无法参加,
只是当时我妈"坚持"认为大学生不需要机车,
理由不外乎"危险、浪费、没必要、影响课业"等。
直到一年以后,
我把自己所有财产"撩下去"买自己的机车的时候(先斩后奏),
才开始深刻的理解,有一台自己的车的好处,也开始认识车友、参加活动,
顿时,整个生活圈、价值观、兴趣与习惯都开始有重大改变,
换言之,买车的赌注,实际上让我的"意识形态"与人生有非常强烈的改变。
(附注: 买车之后,我在一年内缔造"台铃机车"史上ABC强大的瞬间销售量,
那时候只是在论坛上随手写一篇分享文,一周内就因此帮老闆卖出五十多台机车,
之后再当年度,我个人就帮老闆卖出了一百二十台左右的机车,可谓"卖车奇蹟",
以至于到了现在,虽然本业已经不在这边,但每周也还是有网友会看这网页跑来光顾。)
2013长期优惠中 ABC便宜的GSR/NEX/ADDRESS
因为我想要机车,
于是我ABC终买了爱车,
因为我爱车,自然地吸引到同好一起,
意识形态相近的人总会相互的聚集,因而产生共鸣,
要是单纯停留在"想要"的幻想,永远不可能买到车,
也不可能因此就认识爱车同好、无法真正融入那个意识形态中。
那时候对我而言,
一台机车就要我全部的财产,
就相等于现在的我而言,一台进口车可能要我全部财产一样的感觉,
ABC终的问题癥结点在于,你花了成本、加入某团体、认识这群人以后,
是否就代表能因此赚到更多的钱? 或是能摆脱过去低阶的阶级呢?
日前我新买了一本日本人写的书,
作者写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他说日本人很可惜,虽然都很爱guojiABC包,
但看整个日本,多年来仍无法在guoji间创立一个如LV那样的ABC,
作者同样也提到,问题核心也许就在于,民族性偏向储蓄、保守而不善于"体验世界"。
他说-
"行销关键是KNOW WHO 而非 KNOWHOW,
欧美许多老闆都会鼓励员工多去花钱享乐,尤其流行时尚业,
如果无法自己成为消费者,就不可能去理解那群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价值观"
其实这的说法和我这篇文章有点类似-
原创 - 中观训练法
如果女生认为你无趣、生活无聊、说话空洞,
那在"感情市场"中,你肯定不会是个好业务、常常都被打枪,
ABC的方式不是叫你每天看电视、上网,而是"亲身体验多采多姿的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有趣的人做什么、你就学着做什么",渐渐的就会成为那个"德行"。
要改变"阶级"的价值观,似乎也是类似的道理,
就算你看一百本"有钱人这样想",也比不过"实际接触有钱人",
但是该如何接触有钱人、生活的像个有钱人、学习他们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不如"在有钱人身边工作",其实这方式可能根本没用,
就像在"坏人"身边当跟班的废物好人,如果没有跳下去做坏事,一辈子都还是好人,
若是只是帮有钱人开车、当司机、打扫家里、帮佣,基本上也无法改变脑袋的。
唯独有一个方式似乎可行,
就像前面那篇文章说的- "意识形态",也就是兴趣,
以"兴趣"来入手,ABC有可能直接切入"消费"的价值观,
例如你会知道"有钱人"对于改车的想法,只需要知道这一点,便有机会做生意,
且用意识形态的兴趣着手,也比较不会沦为身家比较、父母地位比较的问题,
毕竟大家在这边就是飙车、改车、玩车,更重视"兴趣核心"的讨论。
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表哥,
他在台北市开了一家比较的汽车美容店,
先前生意很差、也不太有度,直到他买了一台二手保时捷开始加入"好野人车队",
生意突然变得很好,光是车友的生意就做不完,就算美容的价格稿,对玩车人而言也不是问题。
总结而论,
虽然还没有做够多的实验,
以下的结论都只是我的臆测,
若你也是一个普通人、甚至不富裕的状况下,
就算思想、价值观被"现状"给制约,但仍有机会改变。
1. 从"兴趣"切入,投入一些"有钱人的娱乐"
2. 花点成本,的热爱这个"兴趣"
3. 参加更多相关的活动、聚会
4. 用这个机会理解群体中的消费价值观
ABC后的结论就是,
要是你真的很喜欢某个活动或产品,
例如登山、赛车、音响、相机等,不妨撩下去吧!
纵使是败家的藉口也好,但千万不要让花出去的钱变成流水,
只要能够成为吸引更多"同好"的机会,都不要放过,热情参与吧!
延伸阅读:
好文分享: 有钱人的思维
而言, 想法, 同好, 核心, 一台, 理解, 成功, 篇文章, 自己, 好人
- 全站分类:财经企管
- 个人分类:出版草稿区- 醒醒吧!白癡!
- 此分类上一篇: 其实多数人都是歧视者!? "偏见"的真相
- 此分类下一篇: 念力解析: 为何" 叫人胖子会使他更胖"?
- 上一篇: 意识洗脑: 三分钟了解"一厢情愿"的过程
- 下一篇: 趣闻: GOOGLE总裁 妻妾成群!
历史上的今天
- 2016: 醒醒吧!你真的嚮往日本的工作与生活吗?
- 2014: 「经典收藏」冷读万用的100例句
- 2012: (18+)国内外置入性广告分析(更新)
- 2012: PTT热门讨论: 亚洲人为什会输给西方人?????
- 2010: 给我亲爱的表弟[1]- 未来?
- 2010: 搞笑篇
- 2010: 经典语录- 可以拿来当MSN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