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针对个人?你怎么知道?
正要走出大楼的你和一个正要走进这栋大楼的人面对面遇上了,在目光相对的同时,你帮他把门拉开,微笑着对他说声哈啰。什么事都没发生?还是你听到了一声轻微的「哼」?如果那是个「哼」,那么这是一个会意的「哼」,还是一个「少来烦我」的「哼」?你在纳闷,如果这是一个「少来烦我」的「哼」,他凭什么这样对我?我对他做了什么事,让他对我如此无礼?
图片来源:[Klaus Vedfelt]/Getty Images
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这并不是个有趣的游戏对吧?你把一个极有可能不是针对你的事,当成是针对你,而且他没有和你打招呼,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
他有可能正在深思家里的难题。
他有可能刚从医院出来,脑中正想着他刚才探访的生病友人。
他有可能正因为即将失去抵押品的赎回权而陷入选择的苦思。
他正因为开会迟到而绞尽脑汁想着要怎么跟客户解释。
他是那种不会跟陌生人打招呼的人。
(换句话说,他跟你在截然不同的信念体系之下运作。)
不管你是否觉得他仍然应该要回应你(当然,这是根据你的,而不是他的信念体 系),现在你知道他的没回应,其实跟你一点关係都没有,而是跟他自己相关,这不是针对个人。
你是否曾经误判某人的意图,事后才发现你错了?我想肯定是有。
别人是否曾经这样对待过你?我有过这样的经验。
这一切都与信念体系有关。
你想要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影响家吗?请从优判断,给他们合理的怀疑。我并不是要你天真,我的意思是,当你横竖都不知道,而且可能真的确实不知道时,那么以人性本善的想法去判断对方会好一些。
如果你没有任何认识对方的理由,那么ABC起码你自己会感到好一些。如果你面对的是你认识的人,而且还得一起共事,那么这个练习可以帮助你建立一个正面而非负面的框架。
以人性本善的观点来判断别人,对每个人都好,而且更合理。
说起来简单,但把事情想成针对个人的这个问题,对很多人而言都是非常头痛的一件事。它困扰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特别同情那些为此受苦的人。
有个部落格的读者问我:「鲍伯,有人想要伤害你的感情,或纯粹只是你自己会错意,该如何分辨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这辈子都曾经遇过这样的问题,而且根据情况的不同,有些状况可能还会使我们变得衰弱。身为人类,我们当然不希望感觉到有任何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亲暱的朋友或家人,会刻意地想要伤害我们。
不过,以这位读者的问题来看,我不确定这是否存在着一个正确的答案。
很多我们误以为是针对个人的事,其实都不尽然,反而是我们将自己的信念体系转嫁到别人的身上去了。换句话说,因为我们是用某个思考方式,我们就会假设他们也是这样子(例如,他们说这个,其实就是在指那个),而这通常都是错的。
梅桂尔.鲁伊兹(Don Miguel Ruiz) 在他的经典书《让心自由》(The Four Agreements)中,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相当精彩。他的四项「协定」中,有其中两项是:「不要自作假设」以及「不把事情个人化」,而我们都在持续地做这二件事。
你可以问问自己几个问题,利用逻辑分析,的确将会有助于你更清楚地确认别人的意图。但即便如此,还是要小心,不要假设对方的逻辑、信念、认同和你的一样。把问题框架在「我的讯息」里。
假设你想要确认同事、朋友或家人某句话的背后意图,要怎么样做才能确定那是不是针对个人?要问他们技巧性的问题,可能的话,用「我的讯息」。
举例来说,与其说:「你刚刚说的那些让我感觉很差,你伤到我的感觉了,你是在对我做人身攻击吗?」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将负担加在对方身上,你可以说:「刚刚的那些话中有一部分让我很受伤,坦白说,我觉得这是针对我个人,若你不介意的话,我想要确认清楚。」
很多年前当我处于盛怒中,常常会把事情想成是针对我个人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大部分都不具有针对性。我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耗费了这么多的精力,让这些事情左右我的生活,实在是非常的没必要。
所以,是真的有人想要伤害你的感情吗?或者只是你错误解读了他们的话?
当然,我不会知道,但很有可能是根本没有这回事。毕竟,大多数人连想自己的事都来不及了,谁还会伤脑筋来想要怎么伤害你呢?
而且,说不定这样想也不赖。
※本文由《三采文化》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这样说话,敌人也能变盟友
这是个人人都有意见,立场经常相左的世界,要让自己的想法实现,真正稿明的人不是去「控制」别人,而是发挥「影响力」让别人心悦诚服顺从你。掌握五个关键诀窍,就可以在任何场合都赢得人心,呼风唤雨。